【大公网河南讯】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在纪念大会现场,河南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美术系19级学生陈依帆光荣地参加了阅兵民兵方队。她曾是一名退役女兵,这是第二次响应征召。
从仪仗司礼任务到接受国家最高规格检阅,这位24岁的姑娘用冻疮与汗水书写了新时代大学生的不屈答卷。

军旅初心:从国旗手到阅兵方阵的两次抉择
2019年,陈依帆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河南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美术学系国画专业,入校以来成绩优异,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曾担任艺术与设计学院团委学生会的宣传部部长和班级的团支书。
刚入大学的陈依帆怀揣着对军旅的向往,2021年9月响应国家号召毅然穿上戎装。服役于北京某部队仪仗司礼大队。她以精准的正步走过无数次升旗仪式,将"护卫国旗,重于生命"的信念刻进骨髓。
2023年退役返校后,她迅速调整状态投入学业,专业成绩始终名列前茅,还主动担任学院征兵工作志愿者,用亲身经历动员更多同学投身国防。
"当接到阅兵集训通知时,我几乎是立刻收拾行李出发。"陈依帆的坚定让老师动容,"这个孩子身上有种特别的韧劲,无论是握画笔还是握枪杆,都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

淬火成钢:197个日夜的极限挑战
北方二月的寒风中,陈依帆与战友们开始了训练。"仪仗队的训练强度已经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但阅兵训练完全是另一个维度。"她在日记中写道。暴雪天气里,耳朵冻得失去知觉仍咬牙保持军姿;暴雨倾盆时,75厘米的正步踢踏在积水路面,靴子里灌满雨水却不敢放慢节奏。她坚持完成动作的考核。
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贯穿了整个集训周期。每天12小时的强化训练,她用美术生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打磨每个动作:踢腿高度误差不超过2厘米,步幅精准到毫米,眼神始终保持45度仰角。当其他队员出现懈怠时,她总会用在仪仗队学到的口号激励大家:"正步走的不是路,是中国军人的尊严!"
青春绽放:96米正步里的家国情怀
96米的阅兵道,1分06秒的正步通过,背后是197个日夜的重复与坚持。当陈依帆与民兵方阵的战友们以分毫不差的步伐走过检阅台时,她望向主席台、望向总书记、望向全国人民的注视,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她让我们看到,当代大学生不仅有书生意气,更有铁骨铮铮。"河南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党委书记如此评价。从退役女兵到返校学子,从校园画室到阅兵方阵,陈依帆用两次重要抉择诠释了"不屈不挠"的真正含义——那是面对困难时的咬牙坚持,是追逐理想时的全力以赴,更是新时代青年对家国最生动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