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科技大学新闻网

河南科技大学主页

河科大人物

当前位置: 首页 > 河科大人物 > 正文 >

立足科研做贡献 甘做明灯照后人——记河南科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李静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10日    访问热度:

作为教师,她用自己的学识和能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作为科研工作者,她用自己的智慧和知识奉献社会,为全省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

在教师和科研岗位上工作24年以来,她凭着对教学工作的热爱、出类拔萃的职业技能和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优秀的个人品质成为了新女性的杰出代表。

她是河南科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河南省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国家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培养人选——李静。

推动学科建设及发展

2013年,意识到知识产权专业在工科院校设立的必要性后,李静老师开始牵头申报知识产权专业,并于2014年获准招生。知识产权专业新生一入校,李静老师便开始全身心投入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她常常给学生开会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给学生开设讲座让他们了解专业前沿知识,并带领学生去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旁听、去知识产权事务所参观座谈……李静老师将自己对知识产权学科发自内心的热爱传递给一届又一届的学生。

知识产权专业成立后,在李静的带领下,河南科技大学法学院陆续成立了洛阳市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河南省知识产权培训基地、洛阳市知识产权维权志愿者协会、河南省知识产权远程教育河南科技大学分站等科研和学生实践平台。

李静带头成立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万众创新中大学生知识产权意识培养研究》课题组(以下简称课题组),在对全校23个学院学生的问卷调查基础上,发现本校学生知识产权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对知识产权有关知识的需求,然后“对症下药”,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课题组分别针对高校学生和法学专业学生的知识产权培养路径进行了研究,由李静老师主笔,撰写了《高校学生知识产权意识培养研究》和《法科生知识产权意识培养路径研究》两篇文章。

作为法学院的专业教师,李静老师10余年来一直从事本科和研究生的知识产权专业教学工作,着重培养学生们的科研素养。

这一项目的研究成果,从理论层面来讲,是结合法学院知识产权专业的建设及教学改革等实际,探讨归纳出了高校学生知识产权意识培养的多重途径,包括: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大力宣传,以高校课堂为阵地深化教学,以多种活动形式拓展教学,以及加强创新创业的鼓励政策和管理。从应用层面来讲,课题组申请获批设置了河南省知识产权远程教育河南科技大学分站,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知识产权征文比赛、指导学生SRTP(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和挑战杯项目,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与参加相应比赛的积极性持续提升。

截至目前,学校已经连续举办六届河南科技大学版权征文比赛,并已连续7年参加全国大学生版权征文比赛,均获得了组织奖的荣誉。2017年,课题组组织学生参与首届河南省知识产权强省试点省征文比赛,亦取得了优异成绩,李静撰写的文章《法科生知识产权意识培养路径研究》在比赛中荣获二等奖。

近年来,李静抓住河南省知识产权局和地方高校共建知识产权学院的机会,积极向学院领导建议,组织团队成员撰写资料,并多次奔波于郑州与洛阳之间与省知识产权局领导沟通。终于,2019年11月,河南省知识产权局和河南科技大学签署了共建知识产权学院协议,并于2020年河南省知识产权宣传周上对该学院进行了授牌,河南科技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得以成立。

教书同时不忘育人

作为法学院的专业教师,李静老师10余年来一直从事本科和研究生的知识产权专业教学工作,着重培养学生们的科研素养。从2010年开始,她带领着整个知识产权团队指导学生开始科研写作。历年来,参加全国大学生版权征文比赛、新时代版权强国青年征文大赛、河南省知识产权强省试点省征文比赛、河南省创新驱动发展征文比赛,连续8年获得全国大学生版权征文组织奖荣誉,学生们捧回一摞又一摞的获奖证书。

作为学校知识产权学科的带头人,李静老师不仅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同时也注意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她处处以身作则,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在工作中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无论是在传统的课堂,还是在网络上的教学,她都着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优良品格。

李静对学生倾注了满腔热情,从学业到生活,从学校到社会,处处关爱学生。尤其是在今年疫情防控期间,李静为了缓解学生们在家学习的焦虑,每天都通过电话、微信等通讯工具和学生们聊天,解决他们生活和学习的困扰。为了实现“停课不停学”的教学要求,李静积极学习雨课堂、企业微信、腾讯会议等平台的教学方式,采用雨课堂线上考试和中国知网课程作业检测管理系统方式给学生进行结课考试,并积极和学生进行沟通,确保每名学生都能较好掌握所学内容。

李静老师的关心有“度”,她对学生严而不缚,爱而不纵,学生们都亲切的称她为“姐姐老师”。2015级知识产权班班长在毕业联谊会上告诉李静老师说:“我们大家都觉得您是我们的‘班妈妈’,大家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业遇到了问题,第一个想起来的人就是您。我们从您身上感受到了专业的热情,这种热情也将会伴随我们一直走下去。”

李静在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写作。

李静积极拥抱新技术,是法学院最早一批采用多媒体教学的老师之一。她也一直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她的课堂气氛活跃,受到学生们的一致好评。历年学生对她的评教均为优良,她曾多次获得河南科技大学教学质量奖,并于2005年、2011年2次荣获河南省教育工会教师技能竞赛一等奖,获2011年“河南省教学标兵”的荣誉称号。

心系社会进行科研服务

除了在学校培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李静也心系社会知识产权发展。近年来,李静主持完成多项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和河南省知识产权局软科学项目。同时,作为洛阳市委法律专家库成员,她针对洛阳市的知识产权建设多次给市委建言献策,部分意见被市委采纳。

李静老师撰写的论文《洛阳市老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在对洛阳老城区4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及继承人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对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进行了详尽分析,指出了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存在的问题,并在法规制定、传承活动、保护力度及宣传、知识产权意识等多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这篇文章原本是洛阳市老城区区委的决策课题,参加了2019年河南省知识产权强省试点省建设征文,获得了一等奖,同时还拿到了河南省知识产权法学会知识产权研究会2019年年会暨第四届中岳论坛会议征文一等奖。

在社会服务上,李静老师参加了洛阳市人大对全市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绩效和洛阳市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等知识产权工作的调研,并提供了调研报告撰写方向,参与地方知识产权类法规的立法修法工作,为洛阳市地方知识产权建设添砖加瓦。

疫情期间,李静老师和河南科技大学法学院院长杨连专联名在《河南科技报》“抗击疫情,知识产权系统在行动”系列中发表文章《用创新和实干来应对疫情》,针对我省防疫工作的紧迫性,对当前形势下的知识产权工作提出建议,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同时,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工作顺利开展。这些建议包括:利用网络数据库对疫情相关企业进行专利导航;出台相关举措支持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或者帮助相关企业快速发展;加快设立疫情相关专利申请的便捷渠道,对疫情相关专利的申报给予相应优惠政策。在教学内容上,李静老师也和学校的其他老师一起,根据最近发生的事例,充实上课的教案,体现了知识产权人的情怀与担当。

在科研的道路上,李静老师将学术与实践结合,发现身边的问题并帮助解决当下的问题,助力社会发展,展现了学者的风范。在授业解惑的道路上,李静老师无愧于“引路人”的称号,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锤炼品格的引路人,更是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来源:河南科技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