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科技大学新闻网

河南科技大学主页

宣传部通知

当前位置: 首页 > 关于宣传部 > 宣传部通知 > 正文 >

关于参评河南新闻奖作品的公示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04日    访问热度:

根据河南新闻奖评选规定,经研究,决定对校报参评作品《扎根农机领域作品40年》和推荐表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天(3月4日至10日),具体如下:

扎根农机领域四十年

记者 段笑蓉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当我看到学校官网先后发布的关于姬江涛教授获得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及姬江涛教授团队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支持的新闻时,作为一名校园媒体人,我的内心是激动且欣喜的,因为我不仅可以有机会将这次获奖背后的故事讲给读者听,而且有机会弥补2016年采访姬江涛教授半途而废的遗憾。

前几日,我还在和学生们说,在我的采访生涯中,有一次半途而废的经历。那是 2016 年,我因为看到一则关于姬江涛教授的新闻《我校喜获“十三五”国家重点科技专项资助》而动了想要采访的想法。这个由姬江涛教授主持的项目是《特色杂粮收获技术与装备研发》。该项目由河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洛阳中收机械装备有限公司、中农集团装备有限公司等 12 家单位共同完成,项目总经费3300 万元,其中国拨经费 1650 万元。该项目的获得是我校国家级科研项目研究提升到新的高度的重要标志。

只看这一百多字的介绍,脑海中就有了想要继续了解的强烈想法。事实上,我也联系了姬教授。当时是在西苑校区,姬江涛教授带着我看了一些实验室和农机设备。时间大约 20 分钟左右。之后,由于个人的原因,采访没有继续进行下去,也给我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正如《金缕衣》中所说:“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时隔七年,我终于又拥有了一次可以采访姬江涛教授的机会。

采访之前,我将这则喜讯《我校荣获3项2023年度河南省科学进步一等奖》中关于姬江涛教授获奖的文字摘抄下来,反复阅读了几遍。

新闻消息《我校荣获 3 项 2023 年度河南省科学进步一等奖》中关于姬江涛教授获奖部分的文字如下:河南省科学进步奖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了《关于2023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农业装备工程学院姬江涛教授团队荣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农业装备工程学院姬江涛教授主持的《大中型农机动力与配套旱作装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围绕旱田粮蔬作物规模化生产对耕作装备高性能作业的迫切需求,联合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机院等多家企业与科研院所组建了产-学-研团队,历时 13 年突破了动力高效传动、高效能耕整与精准播栽、机组优化匹配等关键技术,开发了大中马力系列拖拉机及配套耕整、播施、移栽3大类12种系列作业装备并完成了产业化推广,近三年累计生产销售大中马力系列拖拉机及配套机具数万余台(套),实现了大中马力农机动力与配套装备技术体系的突破性发展,引领了我国旱田耕作装备的产业升级,为加快农业强国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装备支撑。

围绕读者比较关心的 7 个方面的问题,记者对姬江涛教授进行了深入的采访。

记者段笑蓉:姬教授,您好!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科研团队。团队组建于什么时候,团队成员平时是如何合作的?

姬江涛教授:我的团队成员是不固定的,会根据承担的科研项目随时增减调整,但团队核心骨干4-6个人一般是固定的。因为近几年农机装备向智能化、信息化发展,所以团队成员组成上不仅有装备研发人员、还需要控制、信息、计算机、软件等各方面的人才。团队组建应该来说没有准确时间,是随着科研项目的承担逐渐建立起来的,一定要说个时间的话,那就是 2007 年我博士毕业的时候,那时只有杜新武、贺智涛和我等五个人,真正壮大起来是从 2016 年我主持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开始,因为研究任务重,团队人员有十几个人。

团队成员之间精诚团结,合作氛围很好,因为大家都知道,离开团队在农机装备研究领域一个人单打独斗是很难干成事的。

记者段笑蓉:在长达 13 年的科研攻关过程中,有哪些让您记忆深刻的事情或故事可以分享给读者?

姬江涛教授:记忆深刻的事情是很多的,我给你举几个事例吧。最初我在农机实验室工作,科研过程中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都是我亲自驾驶。有一次犁耕机组实验,我亲自驾驶拖拉机,由于是丘陵山地,道路陡峭狭窄且连续拐弯,上坡进入地块时由于没有事先观察好地况,造成空挡溜车,在我做出判断跳车的瞬间,拖拉机四轮朝天翻到了悬崖下,多亏我跳得快,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这件事情,到现在想起来都很可怕。

还有一次,在研发谷物联合收割机的过程中,我和一拖老总一起到成都麦地里调研机子的性能情况,下午机子各项性能指标都很好,但到了晚上7点左右,有农民喊我们,让我们查看地里的麦子损失情况,当时一看,头都大了,满地都是麦籽粒。农民把我和一拖收获公司的老总一起扣到了地里,一直持续到晚上 12 点,要求赔偿损失。实际上是晚上露水上来,麦叶潮湿,堵住了筛面。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申报过程至今让我记忆犹新。2016 年指南发布时正值我们学校春节放假,我和课题组金鑫老师每天在我家里构思申报思路,有时坐在沙发上一动不动就是半天,两个人大部分时间都是用方便面填饱肚子。为了组队,上午到北京,下午回洛阳,晚上再回北京。这是我主持申报的第一个国家级的项目,现在想想,申报过程真是不容易。

作为首席专家,我申报的“标准化果园智能化生产技术装备创制与应用”更是从11家申报队伍中杀出重围,刚成功获批“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这 11 家申报队伍中不乏院士团队、985高校院队、国家级研究院团队。

一个教授亲自开拖拉机做实验险些丢掉性命、晚上被农民扣在麦地里,现在想想,自己感觉也很意思。也许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积累增加了自己的动手能力、丰富了自己的科研经验。

记者段笑蓉:对于新教师,您可以介绍一下自己在科研或教学方面的经验吗?

姬江涛教授:新教师来到学校首先要让自己的心沉下来,不要好高骛远、不接地气。像我上面说的,亲自驾驶拖拉机做科研实验,这种动手的培养,是现在年轻教师最缺乏的。搞农机装备研究的,如果只会坐在办公室写写论文,地都不会种,你说这种科研成果能接地气吗?

我经常和团队老师说:“我们团队用人的标准是三个‘做’:想做事、会做事、更会做人。你事情还没做呢,就向课题组提各种各样的要求,不合适。最后想说一句,就是年轻老师一定要虚心请教,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主动寻求加入科研团队。博士毕业刚参加工作的 3-5 年很重要,做的好,很快就会有一个好的发展空间,否则就会随波逐流,甚至沉沦。”

记者段笑蓉:请您具体谈一下“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标准化果园智能化生产技术装备创制与应用”的研究内容、目的以及预期目标。

姬江涛教授:该项目集成创制一批涵盖变量施肥、定位除草、自适应喷药、果树修型、辅助授粉、柔性疏花与采收分级一体化等果园关键生产环节的智能作业装备,构建标准化果园智能化生产技术体系,提升果园生产农机装备智能化水平,减少果园生产能源消耗和人工劳动力成本投入,进而打破国外技术装备垄断,促进我国果园生产方式转变、农机装备企业转型升级、农机作业服务提质增效。拟通过项目实施,突破部分高端智慧农业装备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卡脖子”问题,打造农机装备领域的样板工程,建设引领我国智慧农业装备创新发展的新高地。

记者段笑蓉:近三年累计生产销售大中马力系列拖拉机及配套机具数万余台(套)。这些产品主要销售到了哪些国家或国内的哪些省市乡镇地区?

姬江涛教授:我们开发的大中马力拖拉机组及配套作业装备主要适用于北方旱田粮蔬作物,产品主要销售于我国北方旱作农业区,比如东北地区、黄淮海地区以及西北地区等适宜于规模化耕作的旱田种植区。近三年累积销售 7 万余台套,创造直接经济效益 62.23 亿元,累积作业面积8500 万亩。其中黑龙江、内蒙古、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以及江苏等部分地区销量较高,尤其是黑龙江北大荒地区。

此外,依托“YTO”的品牌效益,在国外也取得了较好的销售成绩,部分产品远销北美、欧洲、非洲、东南亚等地区,近三年销量达到 8000余台套。

记者段笑蓉:是什么样的原因或人生经历让您与农机装备研究结缘?您的科研工作都是在哪些地方开展的?

姬江涛教授结缘谈不上,其实在上个世纪农村土地包产到户、农机低潮的时候,我也曾想着离开农机领域,所以我的博士专业是火炮、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

对农机的认识最初是孩童时代,那时村里有一台拖拉机,只要开动就会跟在后面追着跑,总是想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个大铁家伙不吃饭能干活?”后来,我上大学还真学了农业机械专业,结果是一干就将近40年,现在还真爱上了它。

最初做科研时,我也是跟着老教师设计画图,如设计的“谷物临界漂浮速度测定装置”“与东方红拖拉机配套谷物联合收割机”等。前者是截止目前为止国内最大的谷物临近漂浮速度测定装置,可为谷物收获机械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后者是收麦子时把收割机背在拖拉机上,收完麦子可以把收割机卸下来干别的农活,降低了收割机的成本,达到一个拖拉机干多种农活的目的。这种机型在我国一直用了很长时间。

记者段笑蓉:这次您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之后,同行是怎样评价的?产生了怎样的蝴蝶效应?今后的努力方向或长期目标是什么呢?

姬江涛教授:这一段儿时间,我的确是收到了很多祝贺短信。但这绝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更多的是企业研发人员、学校团队成员,即大家共同辛勤地进行科学研究的结果。

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对成果的评价是:“为农业机械行业的科技进步作出了贡献。”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对成果的评价是:“为加快农业规模化生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后的目标是研发更多、更好的农机装备,缩小我国农机与欧美国家的差距。目前,借助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龙门实验室重大项目资金的支持,我们在洛阳市伊滨区打造了农业智慧化生产基地,从农业信息感知、作业装备智能化、智慧化管控等层面真正实现少人化、无人化农业生产,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保证国家粮食的安全。

目前,无论是我们河南科技大学还是中国一拖,虽然在我国农机工业发展史上留下了深远而厚重的影响,但还从来没有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奖。未来,我们将以此次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为契机,对成果进一步凝练,冲击国家科技进步奖,争取将我们的技术成果推向更大的市场,进一步扩大产业化规模,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河南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如对上述参评作品和参评作品表有异议或问题,可在公示期内反映,反映情况必须实事求是,应签署或告知真实姓名、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对线索不清的匿名信和匿名电话,公示期间不予受理。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2024年3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