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科技大学新闻网

河南科技大学主页

媒体河科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河科大 > 正文 >

大河报:河南科技大学类器官芯片未来技术学院“豫南信邑”社会实践团前往信阳东岳村开展调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0日    访问热度:

当乡村振兴遇上大别山精神,这片乡土因红色基因的浸润焕发出新活力。2025年7月4日,河南科技大学类器官芯片未来技术学院“豫南信邑” 循迹红旅促振兴实践团走进信阳市光山县东岳村,以新农人代表刘霞的桃园为窗口,探寻大别山精神如何点亮乡村振兴路,践行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的时代号召。

【1】桃园初印象:大别山精神指引下的“荒滩变果园”

调研中他们得知,四年前,刘霞带着对家乡的牵挂来到东岳村,正是“坚守信念、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让她敢啃 “硬骨头”—— 用锄头敲碎石块、引活水灌溉贫瘠土壤,一步步将荒地变成四季飘香的果园。这片园地不仅实现了桃子、桑葚、甘蔗、红薯等作物的四季产出,园中散养的小鸡啄食残果更形成天然生态链,以“生态循环 + 就业增收”的发展模式,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雇佣村民参与种植管理,更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实现增收。刘霞的行动里,藏着“团结奋斗”的精神密码 —— 这正是大别山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延续。

【2】桃园探秘:沉浸式体验采摘与培育知识

随后,实践团走进桃园,园主详细讲解桃树培育知识,从幼苗培育到日常施肥、除虫、修剪枝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系统。然而,种植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天气、虫害等因素导致部分果实损坏,直接影响产量与收益。刘霞道出的困境,恰恰触碰了“可持续农业与粮食安全”这一工程难题的核心 —— 如何在保障产量的同时,实现生态友好型种植?

实践团成员提出,可以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利用未来技术借助芯片模拟极端天气对果实发育的影响,提前制定防寒、抗旱的精准措施。这一想法得到了刘霞的认可。实践团成员以专业所长赋能乡村振兴,用所学知识助力解决实际问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3】销售困境与期待:传统与新兴的碰撞

谈及销售,刘霞有些无奈。优质桃子虽在本地口碑响亮,但缺乏互联网运营经验,线上电商销售困难。这一困境,折射出乡村产业对接现代市场的 “最后一公里” 难题,为青年学子投身乡村振兴提供了发力方向。

实践团结合未来技术利用数字建模技术分析消费数据,精准定位线上目标客群,制定差异化营销方案;同时大学生参与乡村电商发展,正是响应党中央关于 “鼓励青年到基层建功立业” 号召的具体行动,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让大别山精神在城乡融合中落地生根。

本次社会实践中,他们将自身的专业学识与乡土大地深度交融,在社会课堂中构建起带着泥土芬芳的知识体系。乡村振兴既要传承红色基因的‘魂’,也要插上未来技术的‘翼’,让青春力量与基层智慧在大别山脚下碰撞出更灿烂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