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科技大学新闻网

河南科技大学主页

媒体河科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河科大 > 正文 >

人民日报:构建“学赛创用”融合的人才培养新体系——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实践教学探新路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29日    访问热度:

在“新农科”建设的征程中,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始终遵循新时代新农科建设的导向和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积极推进以育人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构建了动物科学类专业“六位一体”学赛创用的实践教学培养体系,实现了“学赛创用”全方位融入学院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展现了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性和示范性。

科学规划,践行实践课程新理念

学院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兴趣培养+学科竞赛+创新创造+创业体验”的进阶式新农人成长路径。利用网络实践教学管理平台,将学校教务处实践科、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学院学生管理办公室、基层教学组织、指导教师和学生紧密联系起来,构建了“六位一体”的联动式实践教学培养体系,统一实行“集约化”管理。将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教育纳入课程教学和拓展创新实践环节,贯穿学生第二至第七学期的学习生涯,形成了完善的“1+1+1”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学用结合,探索实践教学新路径

在启发式、项目式、合作式和体验式的教学过程中,学院围绕核心“学”,目标“用”,积极探索团队型、双师型师资组合模式,开展竞赛、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和实践指导。利用多媒体技术,构建由学业导师、年级导师、成长导师和年级辅导员四级辅导,按不同年级、爱好和能力对学生“分级培养、分层次陪练”的“分级、分层螺旋递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在保持教学内容实用性和先进性的基础上,以课程实验和专业课程设计为突破口,合理选择项目,通过“赛、创、用”三者的有机融合,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为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夯实了基础。

基于实践教学体系和内容的改革,从2019年到2024年动物科学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显著增强。动物科学专业50%以上的学生参加了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先后获得省级研创项目5项、省级以上奖励10余项,毕业生就业率曾连续3年均在98%以上,名列河南科技大学前列。庞有志教授指导的学生团队在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中参与朝鲜鹌鹑精准鉴定样品采集及生产性能测定工作,相关内容在《河南畜牧兽医》上刊登。毕业生考研率稳步提高,近两年已达70%,近50%的学生被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国内重点高校录取。

数字赋能,打造实践教学新模式

学院以项目库、案例库和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为抓手,基于数字信息化建设,整合优化传统教学模式,积极推进“云、网、端”一体化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和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不断探索新农科人才培养新路径。目前,学院已成功建设省级“动物生产类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省级“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虚拟仿真课程群”1个,“畜禽饲料配制与加工过程展示虚拟仿真项目”“畜禽日粮蛋白消化率测定虚拟仿真项目”“猪的外貌评分及胴体品质虚拟仿真项目”“鸡胚孵化及蛋鸡饲养虚拟仿真项目”和“猪饲养与生产性能测定虚拟仿真项目”等12项虚拟仿真项目。此外,学院获国家级一流课程“动物生理学”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建设中国慕课1门。

校企共建,搭建产教融合新平台

学院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全面融入新农科发展战略。一是积极和企业合作,构建“产学研”共建共享平台。二是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技术人员指导综合实践、毕业设计(论文),共同讲授专业课程和教材(讲义),共建实践教学资源库和案例库。三是依托产教融合基地,组建校企虚拟化班级。学院先后与鑫欣牧业、正大集团和正邦集团合作成立“鑫欣牧业卓越班”“正大班”和“正邦农牧班”虚拟化班级,进行生产性实践基地的建立,并开展实践性教学。通过产学研合作办学,学院动物科学类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100%,毕业生获得企业的高度赞扬,实现了与动物生产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实践教学效果。2024年项目参与人王玉琴教授指导的“暖羊行动”科技支农服务团入选2024年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团,这也是洛阳唯一一支入选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

新闻链接:https://www.hubpd.com/details.html?id=6629298651492376637&key=&appKey=5fb22184d0523c000194f614